行业知识

重庆水稻分蘖期抗旱栽培技术指导意见

文字:[大][中][小] 手机页面二维码 2023-11-15     浏览次数:    

   据苗情监测截至5月15日全市苗情监测点水稻平均株高34厘米,叶龄7.7叶。其中渝西监测点水稻平均株高38.5厘米,平均叶龄8.1叶,处于形成有效分蘖的关键时期。4月下旬以来,重庆西部偏西地区降水显著偏少,潼南、铜梁、大足等区县旱象露头,部分乡镇出现稻田缺水,移栽困难,已移栽水稻返青、分蘖受到影响的情况。气象部门预计5月下旬至6月上旬重庆中西部、东北部大部地区降水仍然偏少,西部偏西区县可能出现局部地区旱情持续和农业生产用水紧张的局面。针对近期旱情,特提出以下技术指导意见:

  一是因地制宜改种旱地作物。相关地区因缺水无法栽插的田块,适期播种的秧苗素质已变差,即使移栽到大田,其产量也不高。这种稻田可改种红薯、夏大豆、甜糯玉米、高粱等旱地作物。

  二是应加强水源调度,力保已经移栽的田块用水。水稻分蘖期缺水会显著地抑制了分蘖的发生, 表现为最高苗和有效穗数不足,因此已经移栽处于分蘖期的稻田,有条件的地方尽可能统一组织提灌机械抽取江河水及地下水保障灌溉。

  三是推行节水灌溉技术。分蘖期受旱影响产量的土壤水分临界值为相对含水量36%左右。因此对移栽后分蘖期的秧苗,采用湿润灌溉,灌水至土壤水分饱和,田间不现明水,维持土壤湿润即可;也可采用间隙灌溉,每次灌水后自然落干至田面硬皮再灌水。

  四是加固田埂做好蓄水准备。各地农技部门应号召农民立即加固田埂,绞好田边,做好蓄水准备,充分利用降雨缓解旱情。

返回上一步
打印此页
18988888888
浏览手机站